close
一般人认为,歧视别人就是欺负别人,被歧视就是被欺负,歧视是一种单向的行为。
第一位对这种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 Garys Becker ),他在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中说,歧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付代价。
 
歧視的原因有兩個:偏好、信息不對稱
人们经常以偏概全做判断,那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以偏概全作判断当然会发生错误。但是跟他要付出的成本相比,还是值得的。
 
对人歧视越多,自己代价越大
比方说,马云早年到处找人投资,如果你是个投资者,不喜欢他的长相,没把钱投给他,那你现在可能后悔极了。做出错误的歧视,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再比如說,你不爱吃鸡蛋,就是对鸡蛋的歧视,而你少了一种蛋白质的来源;你不喜欢一个同学,就是对他的歧视,而你也会少一个朋友,他听懂了
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我们会明白,歧视造成的后果越严重,我们就越有积极性去减少歧视。如果歧视带来的后果不太严重,我们可能随随便便就歧视别人。
 
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就是越能够做到豁达开放、兼容并包的地方。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就越是那些少数派的避风港。
就像住在台北內湖地區的人看台北人仍然認為是都市人,但看台北以外的人則稱為鄉下人。
 
课堂小结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歧视的起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偏好,二是信息不对称。而不管是哪一个起源,只要歧视所付的代价越高,人们就越会努力去减少不必要的歧视。
 
[课后思考]
人们的歧视行为,是在选总统的时候更严重,还是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
 
我的回答
選總統固然是影響我們很大的事,但多數人對總統的距離太遙遠了,所以得到的訊息都是透過第三方轉述而得的,這些訊息可能是有心人選擇性的告知,造成選民們因訊息不對等而歧視某些候選人。也因為距離我們太遠,所以我們只會瘋狂的就已知的訊息去歧視另一候選者,卻甚少努力去理解該候選者提出此政策背後的理念。
 
反之,挑選伴侶前我們會長時間跟對方相處,為了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對象,為了能和諧相處,我們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包容對方的行為。我們積極的去減少對方的歧視,就是為了能步入婚姻,因為愛情對我們來說遠比總統是誰對我們影響更大。(個人偏好)
如果雙方不積極的減少歧視,最後就會因為彼此看不順眼,而相互分手離異。或是某些單身者為了不將就,為了能選擇一個完美的異性,對大部分的異性歧視,造成自己依然是單身。
依正常人的想法是對選總統的歧視最嚴重,但如果自認為自己身價高昂者,亦會對選伴侶有嚴重的歧視。
 
同學回答
从人的偏好方面来看,选择伴侣时歧视更大;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选择总统时的歧视更大。
 
选总统,往往是群体行为,你选择投票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自己所处群体的利益,你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在群体里的地位。两个人政见不同,通常会争吵的非常厉害,很难做朋友。所以,我们通常很少和陌生人讨论政治。
 
总统选举看似也是大范围协作,但其实是群体同质化过程,甚至是洗脑过程。群体要有简单粗暴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个体放弃思考,用简单纪律同化一切,类似军队管理。
 
特朗普的选举过程就是不断树立外敌,同化选民。这时,选民群体倾向于被同化为一个充满偏见到行动力极强的个人,甚至乌合之众。
 
小城市的偏见多,其实也有树立外敌加强内部团结的作用。
 
谈恋爱是长期相处,即使是古代包办婚姻,婚后也会长期相处。长期相处,彼此了解更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而人的偏好,也会根据环境调整,逐渐适应。这不是说婚姻必然幸福,而是说婚姻形式本身就是减少歧视的形式,而婚姻是人生大事,其成本巨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查理王 的頭像
    查理王

    Charlie King的部落格

    查理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