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欽《不確定性、進化與經濟理論》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496de750100wiqb.html
1.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自然界法則同樣適用於企業、其他組織形式的人類社會。
2. 不論經濟主體是否理性,只要其行為的結果與理性行為的結果一致,便會“生存”下來;而市場機制將會淘汰與理性行為結果不一致的行為主體。
3. 由於人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最優,所以經濟學關心的是經濟主體的存活條件。
4. 成功與存活本質相同,因此研究成功者本身,如性格、習慣等,是沒有意義的。成功無法複製的原因是成功的條件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關心的應該是當下的條件和現實情況。
「從眾」和「特立獨行」,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哪一種成功的機會更大?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企鵝是個會從眾的群體,擠在水邊誰都不下去,直到其中一個被擠下水,然後就有一群人衝下去覓食。如果平臺很大,沒人下去,那所有的人就餓死了。而如果只有一頭掉下去覓食,那這群體極容易滅亡,因為企鵝的天敵很多,若每次入海的時間不一樣,就會被單獨鎖定吃掉。反倒是需要群體入海一次覓食完,存活機率最高。
所以,從眾與特立獨行皆可能存活,也可能失敗,重要的是看目標是什麼。
[從眾]
如果一個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比如火車站的出口,那麼從眾往往是明智的選擇。
比如說我們第一台手機發明時,大家覺得好貴又好重,卻覺得好方便。所以,後面就越來越多人跟著從事同行業,只是為了賣更好,就將價格壓低,帶動後面一連串的成長。造就現在許多相關產業蓬勃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而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更早發現問題,並儘早恢復健康。
[特立獨行]
當一個事實,它會隨著人們對它的預期和採取的行動而變化,也就是說人的主觀意願會對事件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股價,那麼隨大流很可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準確清晰的判斷,並在此指導下特立獨行,那麼成功的概率會大很多。
當我們都是猿猴的時候,一群猴在樹上生活,認為落到地上會被猛獸襲擊很危險,但有隻猴特立獨行的到地上覓食,才有後序的我們產生。
前陣子筆電市場上,每間公司都都在做類似的產品,大家的產品內容都差不多,消費者因為選擇多、替代性高,所以賣的都無法太貴,賺的有限。有時只要匯率出現波動就虧損。而微星總裁特立獨行的改做軍用筆電,開始時他只能動用權力把不同意見壓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刻苦的砥礪後,才在軍用筆電上獲得成績。
但只有一個人行動其他人不動,則是無法成功的。就像賈伯斯的設計前衛又棒,若底下無許多工程師跟著一起行動,則無法賣出iphone。所以,特立獨行與從眾兩個是相輔相成的,並非單一者就可在市場中成功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