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我女朋友說她朋友正籌畫一個兩天一夜的旅遊,問我能不能一起去? 我回答「今年咱們已經出遊過數次,且我的預算已用的差不多了,就不考慮了。」女友聽到這句話,原本高興的神情瞬間垮下,說「看你都願意三番兩次在得到APP花錢買專欄了,這兩天一夜的旅遊的錢你居然嫌貴;這次難得我國中的好朋友們都會參加,這麼難得的機會你不參加,以後見面大家聊起這段往事時,你就不會有共鳴感。」
聽完她的說明頓時覺得不去好像對不起她,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最後因他們是敲定以平常日的時間去玩,假不夠的我才得以順利逃脫這個局。但事後想想,我真的是以金錢作為第一考量因素嗎?倒也不是,只是我們俩個性、價值觀與生活的不同,致我們對事情的考量上也不同。
同樣一個兩天一夜的旅遊,我第一個考量的點是這個時間我可以拿來學習,可以拿來思考平常所學習到的東西;第二目前我在胃潰瘍未康復的情況下,飲食作息上都要比常人更小心更規律,但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為了不掃他們的興,只能去遷就他們;第三今年已經與女友共遊過數次,所花費的金額已達年度預算的上限;第四是長期居住在外地,每一個月總會想回家多跟父母多相處幾天。所以,綜合以上情況來說,去參加兩天一夜的旅遊是痛苦的。
反觀我女友每天在公司中常常花上大量的精力只為了解一個程式上的小問題,所以對於這個旅遊考量的第一個點就是為了放鬆心情,讓自己脫離工作上緊繃難受的感覺;第二就是因為長大後朋友們各自都有不同的事要忙,能共同聚在一起的時間變少了,想喚起之前曾經同歡樂的回憶,並製造出另一個難得的記憶;第三她長期住在家中分擔家務,想要趁旅遊多去體會與平常不一樣環境。所以,這兩天一夜的旅遊對她來說,是值得期待的。
所以,同樣是兩天一夜的時間,但對於我最划算的投資就是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思考如何串聯新知識,她則會選擇與朋友一起享受不一樣的美食、欣賞不一樣的視野或感受不一樣的趣味。我們兩人因為過去的不同,造就了兩個不一樣權重的價值觀,這個權重會在我們面臨選擇時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這就是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精神,我們在選擇時挑一個自認為最划算的決定,但這個決定取決於我們內心對公平與效率的想像,這個想像來自於你的家庭、成長過程、生活環境、工作、…等等‧每個選項產生的結果都不相同,但我們鮮少想像這個決定背後可能造成的問題,比如說我選擇周末依然在家學習,但在我身邊卻鮮少有和我一樣有學習慾的朋友,跟我說話時就會有代溝產生,時間久了會讓別人覺得跟我很難溝通,我身邊的朋友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瞧!讓我感到划算的選擇卻可能造成我變為眾人眼中的異類,反之我若參加旅遊,雖可能和她們成為朋友,卻也有可能忍耐吃下我不能吃的東西,一起挑戰刺激的行程,然後回來後病況加劇。
命運是不可選的,有可能你走了一條自認為安全的道路卻走入鬼門關,有可能你看似走向危機四伏的叢林卻意外開闢新道路。世界為我們打開了一條不可測的道路,也給予了我們一盞明燈「經濟學」,因為經濟學會訓練我們去想像那些看不見的結果,帶我們關注「事與願違」的現象與規律。
就如我剛開始所講的故事,我不知道我選擇的結果是什麼?但我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規則推測出我比較想獲得的結果,然後選擇。
今天是我跟薛兆丰老師上課的的七天,歡迎大家跟著我一起討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