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學名卻非恐怖的傳染病,

但現在卻可能長期受到媒體的渲染、對病因、病況不了解或因為生活過於忙碌,

而對於有阿茲海默症的人抱持恐懼感。

001  

「謝謝你,從阿茲海默症回來」中所描寫的患者是一名內科醫師,

隨著醫師的歲數漸增,

行動、記憶與習慣上都跟著衰退,

直到狀況如雪花般的出現,

才由齊藤醫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患者的妻子與他結縭50餘年,

兒子女兒不僅已成家立業也時常回家孝養父母。

但阿茲海默症的來襲卻也令這個家庭身處暴風圈,

患者依賴最深、幫助最大的卻只有他的妻子;

於是,開始了患者無常的症狀與照護者高壓痛苦的照護。

 

從書中,我總結幾項論點:

1.不把患者當病人,用平常心去對待。

2.以往常的經驗推敲出患者的自尊底限來規劃照護的方式。

這兩項是從患者的內心角度去考量,

雖然他們罹患失智卻不是喪失所有的意識,

所以,避免他們的自尊心受創、不願意復健而讓病情每況愈下是相當重要的。

 

3.家人的陪伴與照護

往往只有枕邊人才能勝任,

但親人也容易長時間的照護,

在精神上承受高壓、體力感到疲乏而累垮,

所以,提早規畫日間看護就很重要。

另外,若看護的背景與患者類似,

或許還能透過與患者聊天的方式刺激患者,

讓患者願意走出家外、暢開心胸。

 

4.外出運動

透過出外運動讓患者的體力增加、刺激腦內神經元的增長,

會使患者覺得精神好、有較多的自主權,

在心底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而願意繼續努力。

 

5.培養興趣

透過興趣的培養,

讓患者有更多的好奇心去探究經隨、追尋細節,

反覆運用的大腦就比較不會退化而衰退。

 

疾病突如其來的降臨總會讓人措手不及,

因此,事前的準備與知識上的學習就非常重要。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阿茲海默症對一個家庭的影響,

照護者的痛苦絕非支字片語就可完整表達出來。

我除了祈禱周遭的親朋好友別發生此病,

也希望與大家一起培養個靜態興趣與動態興趣,

讓我們除了知識上的進化,

也能一起健康到最後。

 

更多有關阿茲海默症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查理王 的頭像
    查理王

    Charlie King的部落格

    查理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