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第一次到桃園英文演講會,在全程英語的環境下,真的讓我有如身在國外,因為每個人的英文都好流利、好順暢,讓我也動了想加入英文會的凡心。
化身為演講會會長後,參加過許多的其它的中文分會,發現每個分會都有許多不同的特色、優點可供學習。像青企演講會利用中場休息時優先拍團體照,可以節省後續的時間,會友也比較不會因為有事提早離席而無法入鏡;在喜相逢演講會中發現他們的新會友講完第一篇演講後,大家會衝上前去握手、恭喜他完成第一講,讓人感到溫馨。而將這些優點帶回使用,就是打造優質分會的好方法。
當然,這次也從桃園英文會帶回了一個心得「(最佳)總主持人」。一般人對總主持人的觀念,可能是能夠使節目順暢的進行下去,用口語介紹節目主持人並適時的串場化解偶爾的尷尬氛圍。但昨天總主持人的表現卻讓我回想起司儀高手林登濱校長說過的「司儀十要」。
- 保持充沛活力、才華展現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難以準時出發,抵達時,就看到有人用投影片概述演講會系統與流程,讓我以為自己遲到太久,錯過許多節目,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就是總主持人。
- 臨機應變有高度機動性
昨天因為擔任計時員的我遲到,所以他能趕快找到其他會友做銜接並在例會開始前先介紹今天的臨時變異。
- 營造現場氣氛、帶上高潮
在他主持的過程中,如果有人起身往前走的時間有片刻空檔,他會馬上以熱情的聲音與簡單的口語帶動所有會友,拍手拍得更快、回應更多,讓對方在走到台前時充滿熱鬧的氛圍。
- 管理時間準時開始結束
例會的行進過程當中,除了計時員在計算時間,主持人也在計算時間在適當的時間打手勢給計時員,通知他們要舉旗,讓講者知道他講過久了,昨天他也順利的讓例會保持在兩個小時內結束。
- 按照程序進行安插得當
這邊不知是桃園英文會的傳統,還是主持人的巧思,他把中場休息時間拿來介紹來賓,雖然縮短了休息時間,卻不會因過多的來賓沒有機會講到話、也不會對整個例會行程造成干擾。
- 充分準備
主持人在台上從容不迫的例會前介紹演講會系統、例會後介紹桃園英文會的優點與歷史,整個連貫起來就像在聽一篇演講般,有前後呼應之感。議程表方面他也準備了兩個版本:來賓版與職務版。來賓版就不說了,職務版則是對於整體時間比例、調配有比較多的說明,讓在場的所有職務者能跟上主持人的節奏。



剩下四個要點分別是
- 隨時吸取經驗豐富智慧
- 適應現況環境不挑剔
- 保持開闊胸襟隨時受教
- 有法喜精神不抱怨動怒
一個成功的例會,除了先前會長、教育副會長的安排外,最重要的就是總主持人。曾經擔任過主持人的我,為了準備3個小時的節目,就要花上至少3周反覆準備練習,事前的準備真的讓人感到痛苦;可是站在台上讓底下觀眾的情緒隨著節目的進行而高喊、隨著你的呼喊而熱情回應,就使人感到興奮而有成就感。經過了這次又讓我再度燃起想當主持人的夢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