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張每次漲價都會在市場上掀起一陣話題,之前才因此跟朋友在臉書上有一番論述,我認為店家漲價合理,他認為漲價後的鬍鬚張撐不過三年;若以目前的結果來說,我算是小贏一籌。
昨天鬍鬚張因應人事費用,又再度漲價5%,看新聞下方的網友留言,很多人都跟我朋友當初的論點一樣,甚至要發起抵制拒吃。但看到這則新聞,反倒讓我回憶起鬍鬚張魯肉飯的美味,而一個人跑去享用美食。原以為網路上這麼多人反對,店裡的人應該會很少,沒想到翻桌率依然高得嚇人。
新聞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09758
我一邊品嘗魯肉飯的滋味,一邊思考為什麼其他餐廳漲價都甚少被網友抱怨,而鬍鬚張一碗才增加2元,就被大家留言攻擊。在這我以魯肉飯與牛排做個比較:
魯肉飯起源為中國傳統市場小吃,當初可能是窮人為了增顯滋味,使用豬的碎肉加醬油滷後所產生的;而牛排可能是清朝西方到中國從商時,懷念起家鄉的味道,而產生出的排餐吧!
起源 | 地點 | 食材來源 | 材料 | |
魯肉飯 | 中國傳統小吃 | 店面、家中、夜市 | 國內市場 | 肉質、佐料、料理方式 |
牛排 | 西方排餐 | 夜市、店面、餐廳 | 國外進口 |
肉的部位與品質、料理方式 |
若以心理學得錨定效應來想,我們最開始接觸到魯肉飯可能是在自家的餐桌上、街邊的小吃攤裡,給付的價格都不超過30元;所以心裡認定這個由豬絞肉與醬油這兩種便宜食材燉煮出來的食物,居然要賣到39元一碗,明顯與自己的認知有極大的偏差,而認定鬍鬚張賣的魯肉飯沒有那個價值。我們初接觸牛排多是在一個特別的日子,穿著較好的衣服到店面享用,看到父母從皮夾中掏出的錢,加上食材多是由國外進口,讓我們在心理上默默地認定牛排就是高價,即便漲價了也是因為進口的成本上升或肉質軟嫩的原因。
再來從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益來想,這兩種食材我們最常碰到魯肉飯,較少碰到牛排;在不考慮價格的情況下,多數台灣人都會選擇吃牛排,比如去吃到飽的燒肉店,大家都會瘋狂的點牛肉來吃,而忽略旁邊的豬肉、海鮮等食材。
所以,當魯肉飯從37提升到39元,牛排從249提升到269元,大家就就會覺得魯肉飯漲價是沒天良的。
----------------------------------
看完對於那些在底下留言感到不滿的人,我自己有幾個想法:
1. 經濟學與心理學對我們來說真的是提升自我認知的好工具,在我開始學這兩個觀念前,我也曾跟他們一樣感到不滿與困惑,但現在只會覺得自己居然浪費時間看這些無聊的留言!
2. 那些想發起大眾抵制鬍鬚張的人,可能都忘了自己的留言還會讓這則新聞因為增加點擊率與留言數而增加曝光度,無形間也替鬍鬚張打了一次無形的廣告。讓那些知道鬍鬚張優點的人再次去享用美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