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出國是跟著老師去美國參訪,是個悲催的行程。第二次出國,是想透過自由旅行的方式多看看日本的文化,並跟著自己的好奇心往前邁進。
賞楓行程訂在12月初,剛好抓住楓葉季的尾巴。九月訂完機票與住宿後,才發現今年是暖冬,台灣一直到11月第四周才開始變冷,所以,當我們來到大阪城時,看到一抹楓紅抹在蔥綠的楓樹上,旁邊陪襯著金黃銀杏與翠綠的大樹, 搭配著裊裊上升的霧氣,就像踏入仙境般的美麗。
在賞楓的過程中,看到有些楓樹葉有鮮紅色、暗紅色與黃色等等不同顏色,與我想像中不同,在看完上期的商周後看到裡面有個簡短的介紹。楓紅要漂亮,需要「一夠、二等」兩項條件:「一夠」,之前的雨水要足夠‧雨水量是平日功夫為葉子茂盛打底。若是還沒等到寒流來,葉已零落或葉片已有乾涸,縱然寒流來有不會壯觀;「二等」,等氣溫驟降,讓日夜溫差大。此時,造成楓葉中的葉綠素遲緩,紅雨黃色素活躍,就產生綠葉轉黃或紅的美景。
(大阪城入口)雨從前天晚上就一直斷斷續續的下到早上,所以天氣變得跟台灣一樣濕冷(13度),連身旁不怕冷的朋友也覺得會冷。
(大阪城門口的噴水池)後面映襯著金黃的銀杏葉
我們在大阪城那天剛好是當地的木曜日(星期四),看到一群頭戴黃帽的小學生以兩入縱隊從樹下穿過,剛好與頭頂上的銀杏葉互襯。
跟著小朋友的步伐,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往大阪城前進。
上天以秋風做畫筆、以楓葉作顏料,盡情的在空間揮灑,少了人為修飾的矯情,就可呈現美麗的畫面。
大阪城,是大阪市的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及熊本城並列為日本三大名城,又因大阪城是豐臣政権的中心城堡,故別名金城或是錦城。1583年秀吉開始在本願寺的舊址上建造城樓,不久這座被譽為“三國無雙”的宏偉城郭建成完工。秀吉以大坂城為根據地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100多年持續的戰國時代宣告結束。秀吉去世後,秀吉的重臣德川家康成為將軍,在江戶(東京)建立幕府政府,並於1615年攻陷大坂城,導致豐臣家族滅亡(大坂夏季之戰)。後來德川幕府重建大坂城,一直到1868年的幕府滅亡、城池陷落的瞬間前,把大坂城作為將軍直轄的城郭管理。
剛到天守閣時,天空還飄著細雨,令整個天守閣黯淡許多。
下圖是在大阪城郭前往天守閣的途中看到的,明明是阻擋車子的鐵欄杆,透過花稍的設計,也能融入整體環境中。這點日本人做得很厲害呀!
出來後,天空短暫的放晴,趁機換角度重照,整個氣勢就呈現出來啦!
天守閣,大阪城內的主體,整個大阪城郭有點像美國的五角大廈(應該是從楓葉得出的雛形吧!記得烏龍派出所中有一集有介紹,改天再去查查)。
個人想法:以石頭斜嵌入,可以避免大雨將泥地沖刷使地基不穩。
在大阪城郭入口有個寺廟,廟前有尊豐臣秀吉的帶刀雕像,旁邊有個寺廟,既然路過就順道去參拜一下吧!
抽到「末吉」時,心想吉走到最後就是兇了,我又無所求怎麼會抽到這支籤呢??請朋友幫忙翻譯後才知道意思:「辛苦煩惱的事情慢慢減少,不久以後有快樂的事會來,對自己的職業要熱心喔」。我朋友抽到「大吉」,意思是「慢慢走到幸運,可是不要麻痺大意,要堂堂正正的生活,不要沉浸在壞的樂趣。」恩~~真是有趣呀~
要離去時,看到一旁有新人穿著道地的和服在拍婚紗照,走上前詢問是否可以合拍,攝影師回「他們只提供新人婚紗攝影」。只好從旁拍一張做個紀念了!
從大阪城的半日遊中,可看出日本人的規劃實在驚人,具現代化的說歷史故事方式(5~7樓以時代劇擬真方式介紹大阪城的歷史、另外,每天有幾個時段會有解說員用英文為國外人士講解,讓大家都能理解大阪城的歷史與建造;)具歷史意義的呈現(3~4樓放著許多過去天守閣遺留下來的古文物,但欠缺文字的描述,猜測是很累的...)、庭園造景的編排方式,透過不同的植樹讓園區的楓葉、櫻花樹、銀杏樹等等交錯呈現,讓人在不同季節都可以欣賞到絕美的景觀。
這大阪城上有許多值得再細看之處,有機會下次會再去欣賞,看會否發現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