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京都之旅因為機票與住宿能提早預定完成,所以有許多時間可以讓我們慢慢查找資料。
咱們苦行僧團除了各式名景探訪外,也愛吃些道地的美食而非一般觀光客湧入的餐點。我個人的習慣是只要看到有日本人排隊會買的就一定會跟過去點一份,所以才能在上次的旅行中發現幾處好吃的食物。比如嵐山的米滿軒,就是在當地看到一個日本媽媽買個身旁小孩吃時而跟過去湊熱鬧,才發現原來這間是御用點心。而這次原本也要舊地重訪再次回味櫻餅,可惜時間不夠我們前往。
(地點就在清涼寺正門出來沒多遠)
查了許多網誌、雜誌與書籍,看到一本書《計程車司機的秘密京都》從中找了許多間百年老店,如山中油店、澤井醬油、安船...小舖等。另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說明京都的水質很好,所以做出的豆腐很好吃,只要去一般京都婦女們會買的店如喜與門就可以吃到比順正豆腐店還好吃的豆腐,離題了.....因為水質好,所以做出來的豆腐很好吃。經過作者的親身嘗試,他說錦市場內的泉水是全京都最棒的,甚至比一般市售的礦泉水還好喝。
我抱持著工程師的實驗精神,先在京都御所嘗試飲用路邊提供的飲水,喝完後感到一股消毒水味,同行的朋友紛紛懷疑我的知識來源。但我依舊想繼續嘗試.....
(它的立牌也在告訴我們水很好喝....)
憑著記憶走到錦天滿宮,拿起寶特瓶放到龍形流水口處(人們舀水淨口的地方)。第一口喝下「清涼生津」,便又大膽地繼續裝水;裝到一半時,眼角餘光看到一人在我身旁舀水淨手,(以為是愛幫我側拍的女友,)便說;「你不是要拍嗎?再不拍我就要裝完囉!」只聽一尷尬的女聲回;「我洗手就好,不拍了,你慢慢裝吧!」這才發覺在身旁的乃是中國的遊客,囧.....。後來再聽朋友說,我在裝水時,裡編寫朱印帳的住持有探頭看我在做啥!(囧......)我趕緊回頭張望,整個廟宇內只有我一個人拿瓶子裝水喝,看來我真不是一般觀光客呀!但......真的比市售的礦泉水與旅館提供的飲水還好喝!
第二天,經過前一天的洗禮後,我學聰明了。會在各處的廟宇中先以淨口的方式試喝泉水,如果有消毒水味就放棄裝水,如果沒消毒水味且水質甘甜就大膽拿瓶子出來裝。在這次行程中我們參觀許多寺廟,無消毒水味的有天龍寺的許願池、西方寺、鞍馬寺、櫃船神社、錦天滿宮與稻禾神社的眼力社。但若按我喝過的來排名,第一名肯定給鞍馬/櫃船地區的泉水(可能是有許多負離子吧!),第二名裁示錦天滿宮,再來是西方寺的泉水。(稻禾神社在眼力社之下因遊客眾多,可能都是採用自來水,所以淨水處都有消毒水味,但在眼力社之上的淨水處都無水流出。)
(稻荷神社中眼力社的御神水,好像是這張照片吧.....)
為了彰顯稻荷神社的水質甜美,他們在藥力社處擺放了一爐用御神水蒸熟的水煮蛋,(看著冒著騰騰蒸氣的鍋子,以為蛋很燙,蛋才大概50度左右吧!)旁邊兩個盒子放著一般食鹽,吃起來不若嵐山濃郁蛋好吃,雖略顯不足,但還是滿足了飢腸轆轆的肚子。
回程時,曾把這訊息分享給剛到京都旅遊的同鄉人,沒想到各個都問我怎麼了!舉出貴船神社賣罐子裝御神水的例子,居然說那是特例;而我的旅伴們居然各個都想跟我撇清關係,真是一種水養百樣人呀!好在我拿豆腐理論出來舉證後才無人能反駁我的論證,但看到他們的眼神,我想他們還是比較喜歡用福澤諭吉兌換相對安心的礦泉水吧!這次的旅程對我而言不斷尋水、品水及飲水的過程,就是這充滿驚喜的旅程享受吧!即便眾人的潮流落後我數年,我也甘之如飴。